8月21日下午,第八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分论坛——未来网络产教融合论坛在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行。论坛由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未来网络工作委员会、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承办,江苏致网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全国60多所高校的100余位老师共聚一堂,通过搭建校企合作桥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培养未来网络领域的创新型人才。
| 论坛现场照片
| 主持人: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团队总监魏亮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副秘书长计卫星开场致辞
计卫星教授表示,未来网络技术正深刻改变社会,同时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努力通过专业建设、课程研讨及师资培训等方式将新技术引入课堂,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人才培养速度仍滞后于技术迭代,影响人才供给。计卫星教授指出,将开源学习的模式应用到未来网络技术方向的探索中,可以为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和途径。结合未来网络技术方向,探索新的学习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通过构建基于未来网络技术的学习生态系统、创新教育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加强产学研结合等措施,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创新动力。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副秘书长计卫星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李文信:《AI算力网络传输控制技术研究》
当前,算力已经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新焦点,李文信教授指出,算力提升不是简单的堆积,关键在提升网络,从传输控制的角度来看,超大规模AI集群互联的关键挑战在于AI网络流量与AI基础设施之间的不平衡,现有网络传输控制技术难以支撑AI应用。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李文信教授介绍了两项创新研究成果,一是PPT,这是一种基于DCTCP的高实用型拥塞控制方法,PPT能够利用DCTCP剩余带宽信息,达到高吞吐;二是QCLIMB,能够在不精确流信息且基于普通商用交换机的情况下降低FCT。最后,李文信教授还分享了在拥塞控制、路径选择和流调度方面的思考。
|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李文信
南京大学教授叶保留:《智能时代的算力网建设:分布式计算视角的思考》
叶保留教授从分布式计算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算力网建设的必要性,应建立像电网一样的计算网格,实现算力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叶保留教授指出,算力网需解决网力互联、算力融合及智力协同等核心挑战,并强调了现有边缘网络向多模态网络转型的必要性。在研究进展部分,详细介绍了基于边缘计算的云端融合理论与方法,包括资源融合模型、资源三元协同优化理论及云端服务协同架构。同时探讨了边缘智能的发展趋势,包括去中心化协同训练、软硬件资源协同优化等,为智能时代算力网的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思考框架与理论依据。
| 南京大学教授叶保留
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二级教授、物联网安全实验室主任吴黎兵:《面向校企合作的网络课程创新探索》
吴黎兵教授首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总体情况做了一个简单介绍。他指出,对于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本科生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在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痛点”问题,比如忽视专业特点,授课内容相同;详解网络协议,理论抽象枯燥;课堂互动不足,课堂反馈迟缓;网络更新较快,部分内容淘汰等。因此,需要针对这些痛点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创新思路包括突出网安特色,培育安全思维;实际项目驱动,科研反哺教学;智慧教室授课,实时课堂反馈;课件汰旧换新,弥补课本不足等。这些教学改革也相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 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二级教授、物联网安全实验室主任吴黎兵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工业控制网络与系统研究室主任李栋:《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发展历史与未来趋势》
目前,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栋主任指出工业互联网网络是基础,由网络互联、数据互通和标识解析三部分组成。当前,工业互联网网络呈现出融合、开放、灵活三大发展趋势。谈到未来的工业互联网,李栋主任表示有三大发展趋势:基于网络的人机物制造全要素互联;基于网络的生产链全面流程化;基于网络的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重塑。李栋主任指出协议是实现业务全面互联的重要载体。然而现有的工业协议难以满足要求,未来制造CPS系统需要全新的协议体系。新的工业协议应打破“烟囱式” “七国八制”的形态,底层兼容OT与IT的多种新型网络、上层形成统一、通用的协议体系,支持各类型应用的灵活、广泛互联。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工业控制网络与系统研究室主任李栋
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黄家玮:《面向分布式模型训练的通信优化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驱动应用在各行业日益普及,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与推理开始常态化。这一趋势对分布式模型网络基础设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模型训练与推理的频繁通信成为性能瓶颈。黄家玮教授介绍了混合同步算法HSP和基于分组的同步算法Gsyn,旨在解决现有BSP与ASP一致性同步算法存在的空闲等待时间长、参数/梯度过时的问题。针对MoE模型训练/推理中存在的开销高、通信流量大的问题,基于在网计算的思想提出了SwitchGate机制,通过卸载Gate计算至交换机来消除主机端Gate计算与内存重排开销,同时减少All-to-All流量。
| 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黄家玮
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所副所长李男:《无线通算一体,赋能泛在AI中的产教融合探索》
李男所长首先介绍了5G及5G-A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商用成效,以及中国移动在构建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方面的努力。他强调,生成式AI技术发展加速,AI正在成为社会级泛在服务,但泛在AI应用对下一代无线网络技术架构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解决这些挑战,中国移动提出了无线通算一体的概念,其中,服务一体提供、功能融合管控以及资源异构云化等关键能力得以突破。随后,李男所长还详细介绍了无线通算一体在产学研方面的进展。最后,他表示中国移动将继续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加速学术与产业的融合,实现双一流发展。
| 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所副所长李男
福州大学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教授、至诚学院副院长张栋:《网络前沿课程的产教融合建设探索》
张栋教授分享了福州大学在建设应用驱动的 SDN 课程、科研驱动的P4 课程以及跨学科融合的网络内生安全等网络前沿课程的建设历程与宝贵经验,包括课程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课程体系、实验平台、学科竞赛、课程成果及转化等多个方面。这些课程不仅紧跟科技前沿,还克服了技术资料不足与实验环境有限等挑战,通过丰富的实践与科研融合,激发了学生创新能力。张栋教授指出,未来将坚持科教融汇,落实创新人才培养,为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推动未来网络技术发展。
| 福州大学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教授、至诚学院副院长张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青年专家、高工李诚成:《面向卫星互联网的星载边缘计算技术》
李诚成表示,卫星互联网是未来6G网络的必备组成部分,引入星载边缘计算有助于遥感数据处理与信息分发、降低端到端通信延迟。当前,国际领域已率先展开在轨实验探索,相比之下,国内在此领域的发展步伐上存在一定差距。中国电科致力于构建一个专为云原生网络及应用软件部署设计的星载边缘计算平台,牵引卫星互联网系统云原生生态,支撑系统功能多样化、快速迭代升级。李诚成详细分享了平台搭建的总体方案、关键技术以及一系列创新实践成果。当前团队已成功研发出星载高性能处理平台样机,并通过构建半实物验证系统,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青年专家/高工李诚成
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产品总监檀朝红:《智驭未来:构建智能网络时代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檀朝红详细探讨了智能网络时代下的算力中心建设、数据中心网络发展趋势、算力网络对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以及算力与网络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随着国家战略的推进,智算中心成为推动数据中心网络向第三代AI智算数据中心演进的重要基础设施。算力网络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通过高效承载、协同调度和一体服务,赋能数字经济新生态。檀朝红强调了算力网络对网络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紧密结合云计算、SDN、网络可编程、AI等前沿技术,重点培养学生在云网融合、算网协同、网络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教育体系需引入更多实践课程,通过校企合作、虚拟仿真等方式,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 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产品总监檀朝红
随着未来网络产教融合论坛的圆满落幕,我们不仅见证了一场思想的璀璨盛宴,更迎来了产教融合实践探索的新篇章。本次论坛成功搭建了一个跨越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桥梁,让前沿的理论研究与实际的应用需求得以无缝对接,为未来网络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开辟了新路径。展望未来,未来网络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学术界与产业界将更加紧密地携手合作,共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未来网络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