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下午,第八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分论坛——互联网基础资源监测与治理论坛在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成功举办。论坛由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学会承办,江苏未来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论坛现场
互联网基础资源(IP、域名、路由和证书等)正在成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基石,其实现了互联互通、保障了高可扩展、支撑了应用创新,是网络关键基础设施的核心。本次论坛围绕互联网基础资源的安全监测和服务能力提升,邀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以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和东南大学、湖南大学等业界顶级专家学者,分别从网络空间测绘、路由监测与防护、高级威胁发现、分布式信任信息基础设施和新质科研网络等角度,进行分享与探讨。论坛由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技术副总监张广兴主持。
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技术副总监 张广兴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网络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张玉军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网络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玉军出席论坛并致辞。他首先代表江苏省未来网络研究院对精心策划并成功组织此次论坛的支撑单位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向各位专家和嘉宾致以热烈的欢迎。本次论坛聚焦于互联网基础资源的监测与治理议题,旨在深入探讨互联网发展的基石与未来方向。他表示,最近20年互联网领域热点频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话题不断影响互联网的关注度,尽管热点话题是变化的,但IP、域名、路由、证书等影响互联网长久发展的基础问题是永恒不变的,我们始终应该抓住其本质与基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次论坛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希望大家能够借此平台,围绕互联网基础资源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促进互联网更好发展。
中国电信天翼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常力元
中国电信天翼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常力元带来了《主动被融合的互联网空间测绘技术》专题演讲。他指出,网络空间测绘作为网络空间挂图作战的数据基石,面临在高度稀疏的网络空间内进行高精度、广覆盖、准实时探测的挑战,目前以主动测绘为主,结合被动测绘和运营商的核心网络基础数据进行主被动融合的测绘,并尝试解决端口测绘不完整、IPv6测绘难度大、易受外部因素干扰等问题,通过构建万亿级数据库、设计算法、采用基于行为相似性的预测等方法,不断提升测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帮助行业更好地解答网络空间测量,以及IP与实体的准确对应关系等难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首席科学家 李洪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首席科学家李洪涛在《国内外IPv6部署应用监测方法研究》主题演讲中指出,我国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创新成效显著,国内数据显示IPv6应用广泛,解析量高,终端用户活跃。然而,国际部分机构统计数据与我国IPv6部署情况差异显著。李洪涛深入分析了监测方法、采样策略和网络环境等因素对我国IPv6部署率监测结果的影响,并提出CNNIC正在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共同研究适合我国网络环境的科学测量方法,站在国际视角全面客观展示我国IPv6部署成果。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李想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李想分享《BGP路由测量与互联关系分析》主题演讲。信通院建设了全球互联网网络感知平台,该平台节点覆盖全球几十个主要国家及国内31省,累计共千余台探针,实现全球网络感知与资源监测。在BGP路由测量方面,平台每日采集超亿条路由数据,并建立了前缀起源推理、商业关系推断及可信路径识别等算法。同时,平台建设路由注册与验证数据库,提升网络安全性。通过平台分析显示,全球有七万多张网络,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有着不同发展特点,我国网络虽数量少但部分网络单体实力强,三大运营商及互联网企业对外互联越来越丰富。未来,平台将不断与时俱进,持续支撑我国网络健康稳定发展。
中国联通研究院网络安全研究部总监 徐雷
中国联通研究院网络安全研究部总监徐雷分享了《路由监测技术与路由防护技术现状和挑战》,详细阐述了路由安全作为互联网基础资源的关键环节,当前BGP协议缺乏原生安全机制,导致路由劫持、泄漏等事件频发,影响全球网络稳定。中国联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进IPv6部署,加入MANRS组织,并研发路由安全监测产品与服务。同时,提出完善政策、技术创新、全球协作及前瞻布局等发展建议,旨在构建我国路由安全保障体系,提升路由安全防护与态势感知能力,加强国际影响力,确保互联网持续开放和安全稳定运行。
中国移动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所(安全管理中心)所长 何申
中国移动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所(安全管理中心)所长何申在《分布式信任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及应用》主题演讲中提到,针对中心化信任面临的挑战,研究所提出分布式信任基础设施架构,融合区块链技术实现平权共治和信任传递,创新环树融合架构、轻节点、动态授信及跨域互通技术,确保网络平等与自主。应用案例包括运营商区块链互联、数字资产交易及数据通证化流通,实现国内外互信与全球流通,为下一代互联网价值体系奠定基础。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高级工程师 吕志泉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高级工程师吕志泉作了《高级网络安全威胁监测发现》主题演讲。他指出当前网络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要加强高级网络安全威胁监测技术研究,个人应提高防范意识,企业重要信息系统应及时打补丁防范漏洞攻击。
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 程光
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程光分享了《加密网络流量测量与分析》主题报告。东南大学网安学院团队专注于加密流量分析、主被动防御技术及网络测量,在加密视频内容智能分析及态势感知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能在不解密情况下甄别有害内容,并构建了高效匹配系统。此外,团队还研发了加密流量分析平台,实现精细化应用分类、VPN识别等功能,通过数据集构建和特征提取方法,提升分析准确性,研究成果在网络安全领域获多个奖项。
湖南大学超算与人工智能融合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谢鲲
湖南大学超算与人工智能融合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谢鲲作了《IP网络运维大数据感知、建模和分析》主题报告。她指出,网络测量是科学基础,对网络建设、运维、安全及新型应用至关重要,通过测量可定位故障、优化路由、支撑网络孪生等,在自动驾驶网络和算力网络中,测量提供数据支撑。面对全网测量挑战,团队利用低秩矩阵和张量填充理论降低测量代价,同时探索多指标关联和复杂时空关系建模,在异常检测方面,提出基于张量的快速定位算法,提升检测精度和效率。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 李菁菁
最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李菁菁分享了《驱动科学发现的新质科研网络》。中国互联网历经30年发展,从科研交流起步,逐步构建复杂网络体系。面对新时代科研需求,中国科技网致力于建设新质科研网络,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大科学装置及国际合作,通过动态弹性融合的网络架构、切片技术及IPv6+等创新手段,整合科技资源,提升科研效率。目标形成快捷科研服务体系,促进数据、算力、模型等资源高效共享,推动科研合作与创新能力提升。同时,积极布局国际互联互通,助力中国科研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当前,由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作为法人单位牵头建设的我国通信与信息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正式建成。CENI的布局是一张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大网”,是由全国40个城市核心节点、133个边缘节点组成的当前覆盖最广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了34000公里、城市间具备N*100G能力的光传输网络,总共覆盖近200个城市(含40个核心及150多个沿途城市),是全球首个基于全新网络架构构建的大规模、多尺度、跨学科的网络试验环境。
在承担CENI网络中基础资源监测与治理工作的同时,研究院已衍生出软件定义智能安全融合网关、 网络流量监测与安全溯源、物联网空间安全防护、网络健康度监测、网络安全设备管理平台、病毒防火墙、新 一代入侵防御(IPS/IDS)、资产探测及脆弱性扫描平台及网络安全运维一体服务化平台等网络安全融合等产品,并广泛应用于科研高校、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全国特检设备监测、电力、金融等领域。在此基础上,正积极推进服务化进程,旨在将监测与治理技术以“服务化、订阅化、智能化”的模式提供给用户,助力各行各业更好地应对互联网时代挑战,共同推动未来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